孩子有必要去美术班吗?
美术班怎么选?
孩子都需要哪些美术启蒙?
我来说说自己的看法。
说到一个现象,也许大家会感到意外。我之前也写过了,英国小朋友的兴趣班特别丰富,但是在国内很火爆的学龄前美术班,在英国却并不那么普遍,即使能找到别的美术班,也并不“教”孩子画画,而只是引导孩子“参与创作游戏”。
为什么不“教”学龄前的孩子画画?
体育、舞蹈、戏剧等等,都是需要遵照指令完成、有清晰的反馈机制的科目,孩子可以知道自己的水平在哪里、哪里做得还不够好,还能怎样进步。
但是美术很不一样,美术是一个纯创意的活动,它的反馈也是主观的,它并没有一个如同拆解指令的步骤:该如何做、怎样做不好、怎样做才好。
在美术史也可以看到“好的作品”的标准是在不停变化的,任何手法深挖下去,都有可能成为独具一帜的大师。
每个儿童都具有很强的创造性。特别是在幼儿时期,儿童的绘画都是主观地表达、描绘脑海中所思所想。这一阶段的儿童并不擅长观察,也不擅长用来创作视觉效果,而画画则是他们真正的思想和内心的表现,是为了玩耍和探索。
对于幼儿来说,绘画的创造力是十分全面和充满信心的,但是,这一点也很容易受到影响,因为当他们认为要遵循别人的“好”、“不好”的准则时,他们的创造力就会发生变化,这将是一件很遗憾的事情。
原创,要想再找到它就很难了,它是一种习惯,“永远都要忠实于你的本能。”如果总是按照别人的标准来作画,那么孩子就会慢慢地丧失自己的“内在本能”,并与之产生联系。
所以,我并不赞成用成年人的标准来“教”儿童画画。我想,保护儿童固有的创造性是非常关键的。在成年人眼中,“好”和“不好”不能太多地影响到儿童。
不“教”儿童绘画,也不等于没有艺术教育
但是,不“教”儿童绘画,不等于不教育儿童艺术。
反之,艺术启蒙很重要,它能扩展孩子的创造力,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美感,激发他们的探索和试验,更能培养他们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那么,“美术启蒙”与“儿童绘画”究竟有何不同?
艺术启蒙的核心就是“参与”,英国幼儿园也有很多艺术项目,这些项目都是为了激发儿童的创造力。
我的艺术教育也是从他们一出生就开始的。由于本人有较丰富的艺术经验,因此对家中的美术教育更有自信。
但是,一定会有很多没有艺术经历的家长,他们也想让自己的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接受艺术教育。
哪一种艺术课程能在不损害儿童创造力的前提下,为儿童提供良好的启蒙教育?
以下是我的准则,希望可以帮助你在挑选一个好的艺术课程时慎重。
艺术课不能干的事
1. 美术班不应该教孩子画造型
我不赞成教儿童绘画。教导孩子们怎么画图,其实是歪曲了他们的创造力。
孩子们对自己的外形很敏感。常常在一个幼儿园,孩子们在一起学习,画着同样的花朵和房屋。
就拿一门艺术来说,如果你教会一个小孩如何去画一只瓢虫,那么他在学习之后,很有可能就不会再用他自己的方法来描绘它了。
选择艺术课,不要让孩子去学那些教师给出范本,让孩子照着画的课。
2. 美术班不应该严格要求孩子按照步骤进行
艺术史的发展,也是一种“探索”的方式。任何一种探索都不会出错,所以艺术创造中也不存在绝对的“错误”。
教师会给孩子演示材料、工具的使用和使用的步骤,但是我觉得孩子们可以自己动手做。
如果教师让学生们“必须”遵循一定的步骤完成工作,这在我看来是违反艺术“探索精神”的。
3.教师不能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改动,也不能以“好”或“不好”来评判学生
艺术的原创性很重要,如果有人对它进行了改动,那么它就不是儿童的了。教师不能对作业进行改动。艺术的好坏,也是一种主观的东西。一个成年人对于“好”和“坏”的判断,是不需要用来表达的。
老师更注重的是孩子在创作时的思维方式,例如,当画完成后,要让孩子用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再通过提问的方法指导孩子们进行各种方法的练习。
教师的角色是培养儿童对艺术创造思维的能力,而非评价机构。教师并没有“教”学生如何作画,而是让他们“参与”到不同的画法之中,让他们自己去感受,让他们感受到怎样的艺术才能激发他们的创造力,让他们学习如何去思考,去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