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接受绘画教育的过程中家长常常会不小心对孩子说下面的这些话但实际上,这些话可能无意间就把孩子的绘画天赋扼杀在了摇篮里,快来看看你有没有触碰雷区吧
01、为什么你的画风完全不一样?
大人所感知到的,是真实的。只有亲眼所见,方能相信,这是一件好事。可孩子就不一样了。他们在4、5岁的时候,就会觉得自己的主观想像是真的,就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画,而且,他们对画笔的控制力还不是很好,所以,他们的画和成年人的水平,肯定会有很大的差别。
不过,他也有自己的原因。因为,绘画的最后目标,并非是“肖像画”。画画的真正目的是要满足儿童的涂鸦愿望和直觉,使他们能够自主地创造和表现自己。
02、你看看人家的小孩有多厉害?
“其他孩子”无疑是每个孩子的噩梦,尤其是那些学习绘画的孩子!
绘画不是竞赛,也不是测验,而是孩子们的用心创造,是他们的个性。
用一个特定的标准来衡量一个人的独特之处,从而让他的自信心和人格的发展受到很大的影响,长此以往,他就会失去信心,不敢表现出来。
其实,不管是学还是不会画画,只要是疼爱自己的子女,就不要嫉妒“他人之子”。
03、你画的很差,我可以给你画一幅画。
大人们觉得,小孩子的线条不是笔直的,也不是很正常,就像是小孩子的习惯一样。但孩子们最不喜欢的就是:你束缚了我的双手,束缚了我的大脑,让我无法自主的工作。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们会对自己产生依赖,他们就会丧失对自己的创意的激情,也就不会有任何创造性。
有一个小孩,他的脑袋很大,身体很矮,四肢很长。想到在儿童游乐场的沙画,这个小孩的母亲想到了一个办法:把角色的轮廓复制出来,然后让小孩给它涂上颜色。实际上,这是一种严酷的训练,限制了儿童的创造力。知识可以传授,但创作无法传授,创作是从虚无中产生,而创作则是与生俱来的天赋。
04、我没工夫听你说你的作品
大人忙碌了一天,回到家里,自然是要休息的。但是,对孩子们而言,在一天的时间里,他们充满了好奇心,充满了兴奋。所以,绘画成为了一个交流的桥梁。
当你的孩子讲起关于他绘画的故事时,请务必集中注意力。你和他的谈话不仅能增加他的词汇量,而且还能教他按照一定的次序讲故事,这在将来的阅读中是至关重要的。
假如他描绘一匹在田野中的马,可以询问它的住处。这会让他想起马厩、马车等等,也许还会有一段很长的故事。只要给小孩一些时间,他就会成为一个快乐的、思想与众不同的人。
05、你画得真好!
啥,不能表扬,也不能批评?这还有什么好说的?
先别着急,这是错误的,就是为了让大家不要着急,也不要着急。“哎哟,我的宝贝画得好!”其实,这样做不仅不能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还会使他们觉得“不自信”、“自卑”。
毕竟,这只是一个还没有成长起来的孩子,并不代表他们就一无所知。他们肯定能感觉到成年人对他们的作品的重视程度,而不仔细观察的话,就会被给予“很棒”、“很糟糕”这样的评价。这种“好”和“坏”的判断,都是没有任何用处的。
因此,不要轻率的给儿童的作品下结论,首先要认识他的作品,理解他的创作动机,理解他的创作背景。然后,你再做个评估,这样更有责任感,更有说服力。
所以我们为什么要让孩子接受美术教育?
对于“让自己的孩子学会绘画”,许多父母并不清楚,许多人都是因为“不能让自己的孩子在起点上失败”、“其他的孩子都在上学”之类的理由而选择画画。
美术教育不是为了培养画家,而是为了培养人的心理、思想、情感、个性,是人的素质,是全方位的。
儿童参与美术活动并非其最终目标,它只是一种方式与方式。通过绘画,儿童可以通过绘画来表现内心的欲望和情绪,从而陶冶情操,塑造健康的个性。所以,要理解儿童,必须要掌握美术教育的关键。